集团程刚副教授团队在心理学领域国际TOP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2021-10-29 11:11   作者: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   浏览次数:

近期,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程刚副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期刊Psychophysiology(2020 IF=4.016, JCR SCI&SSCI1区,中科院心理学2区TOP)在线发表题为“Infants’ neutral facial expressions elicit the strongest initial attentional bias in adults: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的学术论文。

1 论文首页

该研究采用行为点探测(dot-probe)任务与电生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在不同表情条件下(高兴、悲伤、中性)成人对婴儿面孔图式的注意偏向及脑电反应差异。结果发现,与成人面孔表情相比,在快速和持续注意阶段,对不同表情的婴儿面孔的注意偏向具有独特的注意模式。具体来说:首先,婴儿的中性面孔表情比其高兴和悲伤表情能引起更大的行为注意偏向和P1脑电反应。其次,婴儿的悲伤面孔表情比其中性和高兴表情能引起更大的N170脑电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悲伤表情在女性左侧大脑半球引起的N170脑电反应大于男性。第三,在每种表情条件下,婴儿面孔引起的LPP脑电反应均大于成人面孔。因此,基于该研究结果,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注意分配模型;该模型揭示了成人对不同表情婴儿面孔图式注意偏向的时间加工进程,并且探讨了中性表情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在成人对婴儿面孔图式的注意偏向中起到关键作用。

2 婴儿和成人面孔在高兴、中性或悲伤表情上诱发的P1成分(PO7、PO3、PO4和PO8电极在100~160毫秒时间窗内的平均振幅)的组平均事件相关电位波形

3 婴儿和成人面孔在高兴、中性或悲伤表情上诱发的N170成分(P7、P8、PO7和PO8电极在170~230毫秒时间窗内的平均振幅)的组平均事件相关电位波形

4 婴儿和成人面孔在高兴、中性或悲伤表情上诱发的LPP成分(Cz、CP1、CPz、CP2和Pz电极在400~600毫秒时间窗内的平均振幅)的组平均事件相关电位波形

该研究成果系程刚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表情对婴儿面孔图式效应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31760283)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程刚副教授和其团队于2019年,在结合前人及自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现象,同时提出了“中性面孔的表情不确定性,是导致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重要原因”的重要研究假设。该假设首先由程刚副教授发表于国内心理学重要刊物《心理科学进展》上。之后团队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先自主研发了婴儿同面孔自发多表情图片系统(Same InfantSpontaneous Multiple Affective Face Picture System,SI-SMA-FPS)和成人同面孔自发多表情图片系统(Same Adult Spontaneous Multiple Affective FacePicture System,SA-SMA-FPS),该研究成果已形成《婴儿与成人同面孔多表情图库的初步建立》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内心理学专业刊物《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目前这两个图片系统由于质量较高,已被国内外二十余家研究机构申请使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随后,以这两个图片系统为支撑,该团队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行为实验,证明了“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现象确实存在,该成果Adults’ Responses to Infant Faces: Neutral Infant Facial Expressions Elicit the Strongest Baby Schema Effect发表在了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上。而本次发表在Psychophysiology上的这一研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神经生理基础;另一方面还初步探索了中性面孔的表情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这对于最终证明该团队所提出的“中性面孔的表情不确定性,是导致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重要原因”这一研究假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syp.13944


【排版】赵 茜

【图文】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